瓶盖小说网为您提供华夏立国传txt下载
瓶盖小说网
瓶盖小说网 综合其它 网游小说 现代文学 玄幻小说 军事小说 言情小说 侦探小说 热门小说 历史小说 同人小说 灵异小说 仙侠小说
小说排行榜 诗歌散文 都市小说 幽默笑话 伦理小说 科幻小说 官场小说 重生小说 武侠小说 穿越小说 经典名著 竞技小说 全本小说
好看的小说 豪郛老师 都市滟遇 外科病房 天梦使者 孰女味儿 名门艳旅 丝袜孰母 豪卻家族 伦巴灵魂 更爱美人 仙侠魔踪 豪门怨史
瓶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华夏立国传  作者:曾鄫 书号:2826  时间:2014/2/17  字数:5425 
上一章   ‮封受 章四第‬    下一章 ( → )
 桓温,字元子,宣城太守彝之子也。豪有风概,姿貌甚伟,面有七星。选尚南康长公主,拜驸马都尉,袭爵万宁男,除琅太守,累迁徐州刺史。温与庾翼友善,恆相期以宁济之事。翼尝荐温于明帝曰:“桓温少有雄略,愿陛下勿以常人遇之,常婿畜之,宜委以方召之任,托其弘济艰难之勋。”

  -----引言摘述

  曾华放出一颗重磅炸弹,把众人炸得晕晕乎乎。除了桓温在那里低首不语,刘惔在那里闭目养神,袁乔在那里点头微笑,其余的人都是带着各神情直视着曾华,谁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可是曾华却坐在那里,面不改,好像那句话不是自己说的,居然安然地端起茶几前的茶杯,悠然地喝起茶来了。看来刚才长篇大论着实浪费了他不少口水,现在要好好补充一下。

  在一阵沉寂之后,还是益州刺史周抚打破了僵局。他看了一眼旁边主座的桓温,开口直问道:“曾公子为何如此说呢?”

  “做大事者必定会在青史上留下一笔。但是史书都是胜利者书写,你赢了,固然可以芳百世,输了,就免不了遗臭万年了。成王败寇就是这么一回事。”曾华放下茶杯,正巍然回答道。

  看到众人若有所思,纷纷在那里暗自点头,曾华继续说道:“周公要是在流言蜚语横行时病死,或者讨伐管蔡失利,你说他还会芳百世,成圣人之名吗?王莽在谦恭未篡时去世,或者篡位成功,新朝延续,他还会遗臭万年,背欺世篡位之罪吗?”

  此言一出,众人不由更加大惊失,有的怒,有的惊,有的却是暗叹。虽然晋朝的名士都是狂妄不羁,但是这位从西域归来的世家子弟,看上去没有一点名士风范,却想不到比名士还狂妄,居然说起这种谁也不敢轻言的话。但是这里最大的老大,桓温却闻言抬起头,愣愣地看着曾华,眼睛里不停地闪烁着异样的光芒,看上去一点都没有因为曾华的这句话而不高兴,反而有些赞许的神色。

  既然老大都不说话,大家也不好出言驳斥问罪,于是屋里一片寂静,只听到屋外有知了在拼命地喊叫。

  看到大家不说话了,曾华好像生怕冷了场,又蹦出一句话,往滚开的油锅倒一碗水进去,看你沸腾不沸腾。

  “曾某只想做大事,却不敢担保能否成大事,更加不敢去想今后能否名垂青史,芳百世。不过人生在世,总要做点事情,不能为了是不是会芳还是遗臭就畏缩不前。成事在天,但却谋事在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男儿大丈夫就当如此!”

  “好!好!好!”听完曾华的话,桓温猛然连连击节,大声说了三个好字,神情慷慨昂。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而袁乔却在喃喃地念着这两句诗,转而抬头神情复杂地看着曾华。

  而刘惔却突然睁开微闭的眼睛,含笑看着曾华,谈谈地说道:“看来叙平你是语不惊人誓不休呀!”

  的确,曾华的话过于惊世骇俗,剩下的众人互相看了一眼,传达着自己的惊恐还有按抑不住的深思遐想,依然没有说话,大堂又陷入一片沉寂。

  “好了,这些都是闲话,说过听完就算了。”最后还是桓温开口打破了沉寂,看来桓温的心里对曾华的话是非常赞叹了,开口把这段惊世的谈话轻轻地揭过了,也给众人一个足够的暗示。“现在我们谈一下正事。”

  “三位公子都是世家忠良之后,而且都是菁英栋梁。今护送民回归我朝,如此肝胆忠心自是一番功绩,我等会上表朝廷,请皇上传诏封赏,以彰天下。”

  回过神来的众人心里明白,这三人都是高门世家子弟,此次南下归朝,朝廷自然会有一番厚赏。毕竟是因为司马家出了子,才让中原沦陷,百家蒙尘。建康城里的那些司马家的看到这些千辛万苦还要追随过来的世家子弟,估计除了愧疚就只剩下感动了。虽然这些都是大家心里猜想的,但是不管皇上陛下(他才两三岁,估计想的也不多)怎么想,这闲职高位是少不了的。

  尤其是那位从西域万里之遥来归朝的曾家子弟,带给南方晋王朝的除了天下归心,恩德远播之外还能用什么词句来形容呢?朝廷不拿点东西来封赏这可感天地月的昭然忠诚,怎么说得过去呢?天下万民都可在睁着眼看着呢?

  而且还有这位刘惔,彷佛改了子一样,前段时间拼命为曾华等人摇旗呐喊,频频给朝中重臣好友去信,为曾华、张寿、甘芮三人扬名造势。没人敢轻视这位脾气古怪的名士,他可是当今名士翘首,在名士圈里是一言九鼎。而且不但和辅政大臣录尚书事何充关系良好,更在另一位辅政大臣会稽王司马昱属下当幕僚清客多年,关系不是一般的铁。

  再从今天的形势看,桓温估计已经和这位曾家子弟惺惺相惜,铁了心要把他拱上高位。而另一位实权派大佬,江夏相袁乔,和桓温的关系不错,基本是跟着桓温走的。而且从今天的表现来看,这位喜怒不形于的高人应该也被曾华给打动了,看上去对这位曾华也是隐隐赞许有嘉。看来曾华注定要成为晋王朝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

  正当各路神仙在心中暗自盘算的时候,张寿、甘芮两人相视一眼,互相一点头,突然同时站起身来,越上一步,走到厅中,面向桓温,抱拳恭敬地说道:“回桓大人,我二人不求高官厚禄,只愿能为叙平兄随从!”语气异常坚决。

  此话一出,众人一片愕然。

  张寿、甘芮两人可不是一般的世家子弟,虽然曾华是西域过来的忠义之士,但是家世背景还是不如这二人,毕竟那里离得太远了。尤其是甘芮,先祖父可是当朝的先梁州刺史甘卓,要不是他在襄牵制,王敦早就把建康翻了个。这是什么功劳,这是拥朝廷保社稷的大功!后来虽然甘卓蒙难,朝廷还是在王敦死后追赠甘卓为骠骑将军,谥曰敬。现在他唯一的后人回来了,自然跑不了一番厚赏。要是朝廷不赏,甘卓治襄多年,遍布荆襄的众多门生故吏也不会答应呀。这才过去多少年?这些人都还在各地充任要职。

  但是这二人却突然声明说甘为曾华随从属下,这不是故意告诉朝廷,曾华的官职你们自己好好考虑一下,不要丢人就行了。

  桓温颇有深意地看了一眼曾华,问道:“曾公子是如何想的?”

  我还能怎么想?这张寿、甘芮哥俩一声不响就把自己推到火炉上烤了。我知道你们服我,想奉我做老大,但是咱们哥几个关上门分大小,用不着全抖在外面,非把我给架上去,这样很容易让人误会是拉帮结派,搞小组织小派,这样是不利于团结的。

  曾华站在那里只有苦笑了。他略一沉思,说道:“桓大人,我听说这几年南入荆襄之地的北方民有近十万之众,我等也是亡南归之人,知道其中辛苦,而且一路走来,对民也是颇有感情。曾某斗胆请桓大人为在下上表朝廷,我等三人愿率领荆襄民就地屯田,也算是为朝廷报以绵薄之力。”

  好!众人不由叫了声好。

  桓温、袁乔和刘惔正为这近十万民头痛。这些民都是经历九死一生回归南朝,一个处理不好,那就寒了天下人的心。但是这些民又各有戒心,排斥朝廷官员,而且和当地居民也频频有冲突,如果没有得力官员约束他们,时间久了早晚要出事。

  现在这三位在荆襄北地民中传有盛名、颇有声望的世家子弟愿意出来承担这个责任,这不是雪中送炭吗?桓温现在觉得曾华就象是一件贴心小棉袄。(汗!)

  不过相比桓温赞许的脸色,刘惔却只是点点头,然后依旧保持着关老子鸟事的无动于衷的神色,真是一代名士呀!

  而且桓温还有一个心思,和另外两个没有民心事的益州刺史周抚、龙禳将军朱焘想的差不多。那就是这次朝廷封赏的话,要是全给闲职的话,恐怕天下人就会有闲话了。人家千辛万苦跑过来,一来你就把人家晾在一边了,这个“闲名”朝廷可不敢担。但是给个实缺1吧,现在一个萝卜一个坑,你顶上去了,总有人不乐意退下来。而且还有很多世家子弟在后面排着队呢!不能因为你是“海归”就可以加!这样会寒了数以千计立志为大晋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世家子弟们的心,如此下去会国将不国,严重动摇晋王朝的根基。

  现在曾华却主动提出去带领民屯田,这个偏门冷场的实缺你就是给的再大也没人有意见,因为现在还没有那位世家子弟愿意身而出接这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全心全意管理这近十万荆襄北地民。

  这个年轻人真是不错!众人心里不由暗自赞叹道。

  但是唯独江夏相袁乔却在那里暗自沉思,似乎想到了什么,然后抬头看了一眼曾华,眼中闪烁着一种无法言语的深意。而曾华看到袁乔的眼神,心里一动,脸上却谈然一笑,回望了一眼。

  看来这个袁乔不是简单的人物,恐怕和刘惔一样厉害,已经看出了我提出统领民是大有深意。的确,老子统领民真的别有含意。

  第一层意思,要我做现在的官,恐怕做不好,首先是不会做了。再说了这东晋的官听上去还可以,只要会清淡,就是扯闲打就可以了。但是自己千辛万苦穿越过来就是为了扯闲打?估计自己真要是这么做了,老天爷会毫不犹豫一个雷劈死自己。就算老天爷大发慈悲,睁只眼闭只眼,自己也不答应。自己好歹也是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的热血有为青年,既然自己有机会能改写历史,为什么不好好地大做一番。自己这个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想、有纪律的四有青年居然连几个他娘的胡人混混都比不上吗?

  而且自己率领民屯田,还是有一点把握。老子从哪里出来的?新疆建设兵团!那是干什么的?那是现代史上最大的屯田队伍!我是在那里长大的,没吃过猪还没见过猪跑吗?又不是要我亲自去种地,只要我制定出一个恰当的管理制度,再完善各级管理机构,这事就成了一半。

  第二层意思就有点不好意思说了。曾华看遍了历史书籍,加上深刻学习了马列主义泽东思想以及三个代表之后,从子里领会到一个真理,那就是在世中一定要有自己的队伍和势力。这近十万北地民,如果没有几十年的磨合,就根本没有办法跟当地百姓融合,老子只要用法合适,管理得当,把这十万民拉拢好了,就不怕这些人不跟我走。不管是上井冈山,还是去陕北,估计这近十万民有大半是会跟自己走的。曹起家的基础是什么?青州兵!那就是从青州民中编练出来的!刘裕起家的基础是什么?北府兵,也就是从北地民中招募的!

  看来这刘惔和袁乔已经隐约看到了老子第二层深意了,这两人不简单,人才呀!尤其是刘惔,要不是先前和他长谈过多次,知道他的本事和才能,不然就凭他今天这个样子差点就给蒙了。有机会多和他们亲近亲近。

  不几,桓温以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的身份很快行文荆襄各地,下令统计和集中近几年南归的北地民,暂时由曾华、张寿、甘芮管理,只等朝廷诏书公文下来后正式上任。各地郡县则是配合民屯田,并收集粮种、农具支援民队伍。

  桓温等人这么上路,曾华自然要投之以李报之以桃。那留下来的二十余匹战马都是选剩下的好马,虽然饿瘦了许多,但是经过月余细心调养,又恢复了骏马风采。南地本来就缺少优良的战马,北地的好马一送上,桓温、周抚、朱焘、袁乔等人顿时就乐开了花。

  永和元年十月,一位门下给事中带着朝廷给曾华三人的封赏终于从下游的建康赶来了。看来安西将军、持节、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桓温;征虏将军监沔中军事、领义成太守刘惔;督江夏、随、义三郡军事、建武将军、江夏相袁乔;益州刺史周抚等几位老大一起出手,效果那是相当的不错!

  曾华拜长水校尉,授荆州治屯长史、领典农中郎将。甘芮拜冗从仆、授荆州治屯内史、领典农左卫率,张寿拜羽林左监、授荆州治屯从事、领典农右卫率。

  看来朝廷这次是大出血了,这冗从仆、羽林左监都是宫护卫执行官官职,都被拿来当高位闲职授给甘、张二人了。而长水校尉,这个原本统领关中骑兵营的官职在晋室南渡之后虽然成了皇帝的护卫仪仗官了,但是地位依旧很高,属于秩二千石的五校之一,也被批发给曾华了。

  为了让曾华三人名正言顺地统领荆襄民,连前魏末年就废除了的屯田最高指挥官-典农中郎将都被恢复而授给曾华了。而左右卫率这两个典农中郎将的副职更是创造的官职。

  更重要的是典农中郎将直接属于大司农管辖,所以虽然曾华三人还是桓温这个荆州刺史的属下,但是民屯田的具体桓温还不好意思手了,只有配合协调的份了,保证了民屯田相对独立,也给了曾华拉队伍,培训自己势力最大的便利。

  想不到这东晋皇帝还真是大方呀!曾华心里暗自想道。他却不知,自己的“光荣事迹”已经被刘惔这位名士在东晋“高层”和名士圈里大肆宣传过,再经过桓温参军记室的“妙笔生花”骤然变得非常崇高了,高得有七、八十层楼那么高,最后由桓温等几位重臣隆重而正式的上表,曾华等三人基本上已经是名满天下,声震朝野,好像这三人不出,天下就没有办法安定一般。按照惯例,朝廷必须要用合适的高官重职招揽这三位“名士大才”不想出血大甩卖都不行了。

  注:1。这里的实缺指的是有实权的中、高阶官职,不是指实际视事执行的官员。请注意参考后章的清官、浊官说明。  Www.PiNgGXs.COm 
上一章   华夏立国传   下一章 ( → )
瓶盖小说网为您提供曾鄫编写的华夏立国传全文免费阅读;请把华夏立国传最新章节分享推荐给您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