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盖小说网为您提供华夏立国传txt下载
瓶盖小说网
瓶盖小说网 综合其它 网游小说 现代文学 玄幻小说 军事小说 言情小说 侦探小说 热门小说 历史小说 同人小说 灵异小说 仙侠小说
小说排行榜 诗歌散文 都市小说 幽默笑话 伦理小说 科幻小说 官场小说 重生小说 武侠小说 穿越小说 经典名著 竞技小说 全本小说
好看的小说 豪郛老师 都市滟遇 外科病房 天梦使者 孰女味儿 名门艳旅 丝袜孰母 豪卻家族 伦巴灵魂 更爱美人 仙侠魔踪 豪门怨史
瓶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华夏立国传  作者:曾鄫 书号:2826  时间:2014/2/17  字数:5088 
上一章   ‮府开 章九十七第‬    下一章 ( → )
 和七年正月,行都督事王猛召张平进长安,收并州叛,自号汉王、大单于。三月,明王于长安正式开府,设武昌公府与镇北大将军府,其军号镇北军、北府兵。

  ------引言摘述

  曾华一行扬鞭疾驶,但是同行的有安之和江逌的家眷,再怎么快也快不起来,二月十七才赶到了襄。这时北伐东路军殷浩已经挥师出建康直至合肥,准备再入寿,和谢尚、荀羡汇合,誓师北伐。而北伐中路军桓温已经从武昌移师襄,只不过他正在收拾安北将军、司州刺史司马勋。

  司马勋自从被曾华鼓动北伐之后,拼命地招兵买马,把南乡郡和义郡搞得飞狗跳,南乡和义的百姓被加赋拉壮丁得没有办法了,纷纷南逃襄或西入魏兴郡。经过一番折腾,司马勋终于把他的兵马扩编到近两万人,但是其中有多少战斗力,谁也不清楚。

  正月,朝廷诏书一下,宣布北伐。司马勋高兴之余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自己不归桓温管了。按照诏书的划分,司马勋发现自己人在中路,却归东路的殷浩管辖。司马勋的小算盘立即就拔拉开了,他立即向正当红的殷浩去了一封书信,请求最新指示。在等待指示之时,他把兵马横在义郡,挡在襄和南之间,其用意不言而明。

  桓温接到这个情报,只是冷笑一声。一边上表要拜司马勋为中路军的前锋督统,一边派自己弟弟桓冲领步骑两万进驻邓县,直接威胁司马勋,准备把这个反骨仔一举拿下。

  等到曾华来到襄时,朝廷地诏书已经下来了,转迁司马勋为征虏将军、除司州刺史,归于桓温管辖。

  司马勋这下傻眼了,他没有想到这个时候朝廷绝不会为了一个小小的他得罪桓温。坏了北伐大事。司马勋无奈。只好亲自到襄请罪。

  在曾华的“劝导”下。桓温“原谅”了司马勋,继续拜他为前锋督统,领部围攻南,拜桓冲为武卫将军,领步骑两万出新野。自己领步骑两万随即出发。

  曾华和桓温详谈了两,讨论了出兵河洛的种种可能和应对事宜。第三曾华汇齐邓遐一家人,留下一笔钱粮给要留下来守制的袁方平。细细叮嘱了一番,然后继续北行,直入魏兴郡,过上洛郡,从蓝田关奔长安,终于在三月初三赶到了长安。

  到曾华来到长安时,却发现长安正处于一种紧张的气氛。

  曾华离开长安去建康面圣,将关陇、益梁四州大权尽数赋予新投不久的王猛。清楚王猛本事的“领导层”没有什么意见。反而觉得曾华委人恰当。但是下面却是另外一种看法了。尤其是那些从沮中屯田或者南逃时就跟着曾华被提携起来地中低层官员,对于这个既不是江左名士,又投靠甚晚地王猛居然爬到他们头上去了感到非常地不满。

  他们对曾华可是一点意见都不敢有。于是把怨愤的目光统统地注视到王猛的身上去了。

  王猛处理完各地叛,收拢各地豪强,将他们打发到该去的地方之后,继续开始有步骤有计划地处理军政事务。

  政务先是利用冬闲时节要求各地官府组织招募足够的百姓,在各地大修水利工程,大修桥梁道路。水利工程重点是关中平原、成都平原和水(汉江)盆地,竭力恢复和扩建那里的农业基础设施,逐步把这三个地方恢复成天府粮仓。道路桥梁重点还是关陇大道和雍州与梁州的道路。大道被整平拓宽,大量地桥梁浮桥搭建在渭、泾、渭、沣、涝、浐、灞、、江等江河上,使得关陇益梁地区的交通变得越来越便利,行走的商旅也越来越多。

  在继续向南发展益梁、益秦交通的基础上,王猛开始规划将道路向雍州以北的北地和朔方发展,为将来对北用兵提供便利。

  在军务上,他开始实施早就和众人讨论好,并被曾华批准的新的军制、军纪和军功规章。在新的规章里,更加明确地将曾华下辖地军队分成厢军和府兵,更严格地规定平时将领不得统领分驻各地地厢军和府兵,只有得到大将军府的授权和任命之后,才能统率由将军府征集完毕的厢军和府兵出征。而军纪和军功地条款也变得更加细致和明确。

  永和六年十二月的时候,北赵并州刺史张平遣使长安求降。王猛知道这是张平求全暂安之计,据探马司的探子回报,洛和城也有张平的使者。

  王猛就不客气了。他一边上表朝廷表张平为平南将军、并州刺史,一边要求张平到长安来受职,并准许关陇军进入并州。果然如王猛所料,张平接到王猛的书信立即就反了,自号汉王、大单于。

  王猛对于张平反不反倒不放在心上,张平现在还没有能力对关陇造成威胁,而且现在长安是江左在江北最大的代言人,这表面工夫已经做了你还要反,那么关陇就有借口“奉天子命”讨伐了。

  王猛一方面开始做好征讨北地朔方和并州的准备。不过正式的征讨工作应该要到曾华回到长安之后才会开始,而且这出征两地的主帅应该就是自己和谢艾。王猛很了解曾华的心思,他知道自家大人的志向不仅于此,当初这也是王猛愿意跟随曾华的一个原因。既然有大志,手下就必须有一帮人才。王猛觉得曾华收拢人的本事还是很利害的,现在的关陇益梁虽然还算不上是汇集天下人才最多的地方,但是却是人才本事平均最强的地方,只是现在还是蛰伏期,所以才不会为天下人所知道。

  曾华手下分成三部分。第一是从桓温处和江左挖过来的人才,这些人人数不多,但是因为起点高,所以现在都占据着关陇地重要位置,如穆之、车胤等人。第二是从南逃和沮中屯田就跟着曾华的人,还包括在益州、仇池、西羌收服的人才,这些都是曾华的嫡系,除了曾华天皇老子都不认。这些人分布甚广。占据着各个不显眼却极为重要关键的位置。尤其是以军中为盛。第三是在关陇招募收拢的人才,这些人素质要比第二拨人高,但是又和第一拨人有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对待江左的态度上。第三拨人比较务实,对建康地忠诚度比不上对曾华个人地忠诚度。

  王猛现在已经明白曾华地用意,自家大人正在竭力却有步骤地把第三拨人提上高层,占据实权。完全可以和第一拨人抗衡。自己和谢艾是第三拨人为首的人,曾华自然要极力把自己两人拱上高位重职,而上位最好的办法就是军功。

  这,王猛从都督府回自家府中时,在路上遇到拦车告状

  …有一户大商户孙家,财大气。更倚仗自己的姐夫是雍州校尉(主管雍州府兵)欧诠子。是跟随曾华多年的沮中老人,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田家一时不顺从。就被孙家派人一把火烧了他地商铺,将田家的一个弟弟和三个伙计烧死。而放火的人也被巡捕当场给抓住了,押到南郑巡捕司一审讯也招认是孙家指使的。

  但是事情到了南郑巡察提刑司那里就变味了,由于该提刑官是欧诠子的老战友,也是从沮中一起出来的。由于这个关系,一向秉公执法的提刑官就轻判了姓孙的,将所有地罪过全归到那几个动手地头上。

  田家不服,向梁州巡察提刑官上诉申冤,但是梁州巡察提刑官却维持原判,将案件发还回来。孙家更是嚣张,居然带着人把田家的男丁暴打一顿,让田家的老父又伤又气一命呜呼了。

  田商人在街坊地接济下跑到长安,准备向曾大人上诉申冤,却发现曾大人去建康述职去了。但是他不气馁,拦住了行都督事的王猛。

  王猛一听完案情,顿时震惊不已。没有想到才打到关陇“新贵们”便迫不及待地出来炫耀闹事了。

  王猛默然一想就接了这个案子,然后知会代行政务的京兆尹车胤和总领巡察提刑官的刘努,三人一合计,先派厢军骑兵急奔南郑,将梁州巡察提刑官、南郑巡察提刑官和孙家等相关人士和证人连同所有的证物一起押送回长安。

  接着三人一会审,案子迅速地水落石出了。孙家倚仗权势、欺百姓,梁州巡察提刑官、南郑巡察提刑官上下联手,包庇袒护。最后就要由总领大权的王猛来处理了。

  王猛二话没说,将整个事情从头查到尾,并以该案为契机,一口气查出十几件梁、雍发生的类似案子,查出官员六十七人,倚仗权势的商人、乡绅二十九人。王猛一声令下,将这六十七名官员、士绅商人二十九名按照死刑例吊上了木杆。

  这下就炸了窝了,这九十六人大多数跟沮中出来的“老人”有关联。由于《民事邸报》全程跟进了这件案子,百姓舆论完全是一边倒,这些人不敢出来闹,只好向王猛老帐新帐一起算。

  这些人联结在一起,对王猛的命令违,并不时地到王猛办公的都督官署闹事,尤其是欧诠子,还跑到都督官署大骂王猛,骂王猛以前不知躲在角落里,等到军主把关陇打下来了就颠地跑来投靠军主,靠妖言蛊惑军主邀宠,结果人爬到大家的头上作威作福。

  王猛闻言不由大怒,叫左右将欧诠子打出。这下欧诠子更是气愤,天天堵在都督署门口大骂,引起百姓众人围观,甚至上了《民事邸报》。

  当曾华回到长安后,看到这个情景不由大怒,顿时把在长安的两百多沮中老部下全部汇集在一起,包括欧诠子等数十名闹事的老部下。

  在曾华面前,那些前些日子在王猛前又闹又跳的人大气不敢出,随着曾华的目关越阴沉他们头上的汗也越多。

  “你们长出息了,听说你们把都督署给堵了。是不是准备过两天就把我这个都督也赶出去呀!”

  曾华的语气淡淡的,但是所有听到这话的人都不由心生寒意,尤其是那几十个闹事的人,如同触电一样扑通跪倒在地,连连顿首说不敢。

  曾华冷冷地看着那几十个俯首的老部下,许久才说道:“你们自己去提刑署领罪吧。该死该活由广韵(刘努字)断决。”

  刘努弯拱手道:“是的,领令。”

  欧诠子等人顿时面如死灰,自己犯的事情都是冲撞上官,围堵署衙,违抗上令,私自结连,到以铁面无私著称的刘努手里,不死也得层皮。

  曾华盯着站着和跪着的人,继续说道:“想几年前,你们或者跟我南逃荆襄,跟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或屯田沮中,为一而拼命劳作。想不到几年下过后,你们就做起地主恶霸了。你们跟着我拼死拼活,征战四方就是这点出息吗?”

  众人轰然跪了下来,俯首道:“属下不敢!”

  曾华继续说道:“我带你们出来不是来当地主恶霸的,是想带你们上云台阁,芳百世!怎么样才能上云台阁?不是靠欺百姓,更不是靠横行霸道,是杀胡敌,光复失地,光耀华夏!”

  众人一震,不由齐声说道:“属下记住了。”

  曾华转而说道:“景略先生大才,我不及其万一,愿意辅佐我,是我的大幸。以后要是谁再敢轻视景略先生,我就请他滚蛋,不要再做我的部属了。记住了吗?”

  众人异口同声地答道:“记住了。”

  永和七年三月初七,曾华宣布正式在长安开府,宣布军令由镇北大将军府出,政令由武昌公府出。

  镇北大将军府设左右司马,分别由王猛、谢艾担任,再分设枢密司,步军司、骑军司、侍卫军司、水军司,府兵司、军器监、联勤司等司。枢密司负责军情分析参谋;步军司、骑军司、侍卫军司、水军司四司专管厢军中步、骑、水和侍卫军将士名籍,负责各厢的管理、训练、戍守、升补、赏罚和招募遣员,但是无调遣之权;府兵司负责各地府兵平时日常管理事务,也无调遣之权;军器监负责军用兵器的监制和采购;联勤司则负责兵器之外的军用粮草、衣帽、马匹等东西的采购。各司由左右司马分别统领监事,而调遣兵马之令直接由镇北大将军发出。

  武昌公府设左右长史,分别由车胤和朴担任,分领度支司(掌钱财支出审计)、劝农司(掌均田劝农)、工务司(掌各地桥梁、道路、水利等修建)、转运司(掌水陆交通转运)、理市司(掌商贸集市管理)、兵马司(掌民兵管理和导劝百姓尚武)、盐铁司(掌盐、铁、铜、兵器等官府专管物资的买卖)、提学司(掌劝学教育)、民务司(掌户籍、赈宅救孤等)和关税署、巡捕署、采访观风署等官署。

  地方依旧例,只是在司法方面做了修改,侦缉权依旧由巡捕署掌管,提刑司改提检司,掌案件提检,先审查无误再提交给新设的司法署各地的裁判官(裁判官必须由行职满三年却无过错的提检官担任)审判定夺。

  在完成开府之后,曾华属下的厢军被称为镇北军,府兵被称为北府兵,又开始磨刀霍霍,准备新的开征。而在此时,曾华却接着开府的时机,下令由王猛、朴为主,对下属各州郡县官员进行一次大清理,重振律法,肃清贪渎。  WwW.PiNggxS.com 
上一章   华夏立国传   下一章 ( → )
瓶盖小说网为您提供曾鄫编写的华夏立国传全文免费阅读;请把华夏立国传最新章节分享推荐给您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