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盖小说网为您提供华夏立国传txt下载
瓶盖小说网
瓶盖小说网 综合其它 网游小说 现代文学 玄幻小说 军事小说 言情小说 侦探小说 热门小说 历史小说 同人小说 灵异小说 仙侠小说
小说排行榜 诗歌散文 都市小说 幽默笑话 伦理小说 科幻小说 官场小说 重生小说 武侠小说 穿越小说 经典名著 竞技小说 全本小说
好看的小说 豪郛老师 都市滟遇 外科病房 天梦使者 孰女味儿 名门艳旅 丝袜孰母 豪卻家族 伦巴灵魂 更爱美人 仙侠魔踪 豪门怨史
瓶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华夏立国传  作者:曾鄫 书号:2826  时间:2014/2/17  字数:5795 
上一章   ‮)三(年二十和永 章六十五百一第‬    下一章 ( → )
 和十二年七月,丙子,燕献怀世子卒。八月,周法伐姚襄,据兵泗水,结陈而前,亲被甲督战。襄众连败六场,死者数千人。襄帅麾下数千骑奔于济北泰山,其夜,民弃子随襄者五千余人。襄勇而爱人,虽战屡败,民知襄所在,辄扶老携幼,奔驰而赴之。周军中传言襄病创已死,鲁、任城士女为法所得者,无不北望而泣。苻法遂权重周国,世人时以其父敬武王苻雄比之。

  ——引言摘述

  正当薛赞四人在专心观学和钻营的时候,曾华却正在霸城埋头苦思。

  整个霸城现在和其它几个城一样,已经完全成为一座功能城。咸城已经成为一座工业城市;新丰城成为了一座粮食储备中心;新长安的西城则是完全的学院城市,以长安大学堂为中心,东有长安神学院、南有长安佛学院,北有雍州大学堂,西有长安工务大学堂和长安农事学院;而霸城却成为一座军事学院城市,长安武备学院、雍州武备学院、雍州讲武学堂、京兆讲武学堂四座军事学院让霸城满是军官和士官。整个霸城不过五万余人,军人就有三万余人。

  曾华在这个军事院校城市里正在反思着自己过去的军事体制和思想。自己以前的军事道路应该是走得太顺了,曾华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呢?不知道能不能和老天爷的意思联系上了?不过曾华知道。这个时期应该是中国军事地一个转折点,不管是军事思想还是军事体制和装备。数百年的混战,在活命和胜利的要求下,无数的军事火花不断得爆发出来,经过沉淀之后终于在唐朝迸发出来了。

  自己幸好只是站在这个时期的前面,应该说是站在衔接时期的关键点上。三国过去了,无数纵横一时的英雄人物已经被大淘尽,做为中原的主思想。玄学对军事几乎是一窍不通。更是一点帮助都没有。在中原元气大伤地时候。北边地匈奴、鲜卑、柔然、丁零汹涌南下,他们大部分人出人头地靠得只是勇武,少数在军事方面大放光彩地人物除了因为他们识字而读了不少的史书和兵法书外,更多靠得是他们的异禀天才。

  但是随着战争的深入,积累也越来越多,英雄也将辈出,以前靠“投机倒把”的好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了。不过曾华庆幸自己占据了历史的制高点。只要没有太大的错误或者连续不断地错误积累,应该不会有被人家翻盘的可能了。

  但是光是停滞不前却是非常危险的,曾华知道,凭借自己穿越人士的本事,他的大局观和战略思想在这个时代应该是数一数二的。这也难怪了,这个时代的人很多连自己居住的县都没有出去过,更不用说去看待整个天下呢?而曾华是受过“地球村”思想地教育,加上多上千多年地信息。他的思维自然比这个时代的人要宽广和深远地多。而且曾华对慕容家和苻家是知知底。而对方却对曾华一无所知,这样以先知算未知,自然会占据优势。但是以后面对其他的敌人。例如高句丽或者波斯,曾华简直就是两眼一抹黑,怎么还靠“先知先觉”去取胜呢?

  曾华心里明白,自己可以靠运气赢上十次二十次,但是却不可能赢上一百次,而最后的输赢却只要一场胜负就可以决定了。项羽赢了那么多次,一场垓下大败就让他穷途末路。因此曾华希望自己能让北府的优势越来越大,并永远走在“时代的前面”

  回想了以前的战争,曾华觉得自己取胜三分靠自己的“先知先算”站在历史的高度实行了非常适当的战略;三分靠实行了一些历史“早就证明非常有效”的制度和措施,例如士官、军官专业化、书记官对军队士气的掌握和鼓动、森严的军法和分明的赏罚制度等等;三分靠“提前实现”的先进技术,如炒钢法、高炉法、神臂弩、陌刀、配重抛石机,还有长弓、锁子甲、罗圈甲等等,最后算下来自己的战术水平和其它方面居然只占了一分。

  算下来之后,曾华不由地出了一身冷汗,真的要烧香还愿啊。打了十年的仗,现在一回神居然打得这么险。看来这次面壁思过真是非常及时和必要。

  既然知道差距和过失在哪里,曾华就开始进行改进。

  曾华现在仔细想来,自己的步军战法相当的单一和贫乏。打来打去就只有方阵列成横线或者纵线,不过这是曾华通过思来想去决定下来的。

  刚开始的时候,曾华中了演义的毒,总是想摆一个八门金锁阵或者八卦两仪阵跟敌人干上一仗。这些阵法附带的玄幻、惑和巨大杀伤力的功效让曾华想一想就觉得兴奋。但是当曾华亲自指挥军队进行实际演练的时候才发现大错特错。

  上万兵马一撒下去就是方圆十几里,在那个没有“无线电通讯”的时代里,光靠旗语和传令骑兵是无法保证整个队伍在地形、敌情不断变化中保持阵法需要的极度一致,而且战场变化瞬息万化,及时应对是最重要的。变化稍微快一点,要是阵形其中一部分反应稍微慢点,整个阵法就成一锅粥了。

  曾华

  白了,这些阵法在演练的时候的确可以训练全军上下能力,但是硬要用到实际战场上去,恐怕就是拼命训练让全军神奇般地保持阵法这胜算也很低。有那个工夫还不如让军士们多训练其它的素质和团队课目。

  于是曾华干脆在孙提出的方。圆。锥行。雁行。钩行。玄襄。疏阵。数阵八阵法的基础上,再“融会贯通”马其顿、罗马方阵和后来西方地横、纵线阵形。稍微变化了一下,以方或圆阵为基础,然后编制成圆行、雁行、钩行的横、纵线,而横纵线又可以分玄襄、疏、数三种。

  在曾华想来,阵法简单明了最好,全军上下应对起来也快捷灵活。不过战法过于简单也不是什么好事,来回几次人家就摸清楚了,也就很容易想出对策来。看来除了在简单阵法上还要增加“附加值”在战术上上玩出更多的花样来。这就要靠军士、士官和军官们提高素质。不过通过几年的训练和学院的培训。这个目的应该很快就能实现了。

  曾华突然又想到了一点,那就是北府军步军的配置需要做一些改动。现在北府步军战术是长矛手、刀牌手和弓弩手配合作战,和中世纪号称战斗力头一号的西班牙方阵采用长兵、剑兵和炮手地步兵战术非常相似。

  但是北府军太过于了防御和保守了。远程有石炮、弩,中程有神臂弩、长弓,靠近是长矛,后面有刀牌手支援,还有陌刀手阵。再加上非常容易调配地厢车,这个阵形相当地坚固。不管是连环拐子马还是铁浮图,哪怕是号称最强骑兵地蒙古骑兵,上来多少就让你死多少。简直就是曾华以前最喜欢的意大利足球队的钢筋混泥土式防守了。

  北府军军阵前面长矛手所持的长矛居然将近四米长,简直就跟一绣竿没有什么区别。这样下来长矛手除了将长矛戳在那里等着敌人冲过送死之外,就干不了什么事,而且这么长的长矛不但容易被折断,也很难在晃动中戳中敌人。出击的能力远逊于防守的能力。

  曾华决定将长矛改成长达一丈、两米半地长。将长矛手变成了长手。而且对铠甲和军队组织做了改动。现在作战改成以营为单位,而以哨为兵种单位,也就是说。在一营下辖的二十七哨编制,一哨都是同一个兵种,不是长手或刀牌手就是弓弩手。

  在营方阵里,长兵排成密集的横队,每个横队正面为一哨三十人,纵深为九列,总计三队长手。这些长手是整个方阵的屏障和依托,他们身穿新步军重甲,挎雁翎刀,手持长,站在方阵的最前沿,依靠团队的力量和个人的技巧进行防守和进攻。而新步军重甲也是曾华这次改制的,重四十九斤,由一千二百六十片铁甲片串成,分成身甲、甲裙、甲袖。

  身甲又分甲、背甲、肩片、胁片。甲和背甲采用了北府独创地板甲,在板甲周围围满了铁山文甲;肩片和胁片采用了小片地铁鱼鳞甲。身甲里面还网了一层连环甲,最里面衬了一层棉布,防止磨伤身体。而甲裙、甲袖是夹铁夹皮的柳叶甲,颈、肩、肘、膝等关节处则是采用了铁圈甲,保证整个甲衣的灵活,再配上圆盘铁头盔、面罩和战靴,简直就是一个移动地“钢铁战士”

  经过测试,穿上步军重甲的长手对抗中原流行的晋军步军弓,可以在十米的范围里承受三箭。也就是说你必须对着步军重甲同一个地方连续上三箭才有可能穿,但是在实际中可能吗?步军重甲更能有效地抵抗刀砍,剑刺和刺。它最大的敌人就是铁锤的重击,但是敌人还没有把大锤扛过来就可能已经被长扎成糖葫芦了。

  后面也是一哨为一横队的刀牌手,纵深三列,总计一队刀牌手,接着是六列两队弓弩手,最后是三列一队长后。刀牌手和弓弩手身穿新的标准步军甲,这标准甲比重甲轻了将近一半,只有三十斤重。甲和背甲没有采用板甲,而是全部采用了大片的铁山文甲,肩、胁甲也是鱼鳞甲,甲裙、甲袖变短了一截,各关节处没有采用铁圈甲,而是换用了皮甲,更便于刀牌手和弓弩手进行格斗。

  最后组成的密集队形其宽度约为一百五十米,纵深一百二十米。一旦左右两翼或者后翼受到攻击,长手会立即向方阵的四边外侧排列,击来犯的敌人。这么一改进后,营方阵变得坚固而具有强大的机动能力。然后再一营一个方阵组成横、纵战线进行推进作战。

  在完成相应的装备和组织改动之后,曾华要求霸城军事学院立即编写出相应地军士手册、士官手册和军官册以及典手册。更加完善和改进北府军制。不过曾华考虑到北府步军的装备越来越多,也愈来愈沉,这会严重影响到步军行军的速度。曾华就对各步军营配备了更多的马车和坐骑驮力,让改进的步军机动力不降反升,反正漠北、西羌的马匹实在是太多了,大肆采购一番后,不但让北府军装备提高了,也让北府的“合作经济”效益更加升了一步。只是这军费看着上涨。涨得曾华都有点不敢打仗了。

  是骑兵的问题。曾华通过实践发现。骑兵用长刺地命中率远远小于刀劈地命中率,而且只要得法,两者造成地损伤几乎是一样的。曾华想来想去,觉得这长在骑战中除了当标赌个运气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别的用途了。于是曾华把长从骑兵的标配划成了自选配置,也就是你想配置自己买去就行了。北府军的兵器都是采用招标制度采购的,所以在竞争和挣钱的驱使下,咸、南郑等兵工场都有足够地“优质长”出售。

  曾华还发现。策马奔袭数千里是有可能,但是这还不如说是一场游牧大迁徙,就是你有备马也不行,因为马匹比人还难伺候,每天都不能跑过长的路途,否则很容易就废了。如果你不惜马力,换马夜赶路,那么到了目的地之后你可能会变成步兵了。

  当年为了在魏昌伏击燕军挽救魏军。曾华差不多准备了三年。不知屯集了多少物资粮草,也不知玩了多少花样花了多少心思,这才把八万骑兵调到冀州毗邻的并州。就是这么缜密和充分的准备也只能坚持那么短短的数天。曾华开始是十分不愿意在燕、魏军相持关键的时刻对燕军进行打击。这样的风险太大了。按照他原先地想法是准备对燕军进行多轮次地袭击,将燕军打疲了再一举平。但是事实却不允许他这么干,因为粮草不足,坐骑也无法保证长时间的连续作战。

  不过幸好冉闵不负重望,拼了老命把燕军打得三口气只剩一口气了,让曾华捡了一个天大的便宜。但是这种便宜却是可遇不可求,不能总是指着它过日子。

  曾华就有点想不通了,以前在网上总是听说蒙古骑兵是多么牛叉,好像马跑多快他们就打得有多快一样。现在仔细想了想,通过那些被忽略地具体期,分析出真实的行军时间,曾华发现其实人家也只是做了一次大迁徙而已。不过人家生下来就是干这行的,所以手脚看上去非常麻利,让许多人产生了错觉。

  现在北府在骑兵兵源漠北、西羌的那一套还非常有效,通过近十年的同化,西羌几乎尽数融汇了,已经对华夏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非常认同了。看来接下来是要好好打漠北这些人的主意了。

  在霸城忙碌好一阵子,曾华回长安主持了北府第一次比武大赛,由于是第一届,影响力还不够大,但是数千人聚在一起也是热闹非凡。

  热闹完之后,曾华正在琢磨如何实行军衔制的时候,却被拉来接见薛赞四人了。

  其实薛赞、权翼是想为自家主公,周东海王、领冀州刺史,镇守汲县的坚通通路子。曾华知道,最近周主苻生越发得闹腾,已经很不得周国上下的人心,隐隐有推翻他的趋势。而留在濮的苻法却风起水生,在周国的河南之地威望越发得高了。

  本来那些老臣们是想团结在苻坚的旗下,但是苻坚早早地就被打发到河北去了,有点远水解不了近渴。大家只好转向苻坚的庶兄苻法。这法也是个人物,颇有其父苻雄的才干和风采,大败一直与周国为敌的姚襄之后,其威望达到了顶峰。

  而苻生也奇怪,虽然残暴,但是却从不杀一个苻家人,真不知他是装疯还是真疯。法眼看着越来越旺,苻生也不去管他,依旧玩他的变态杀人游戏。可是坚就有点郁闷了。他原本是雄的嫡子,也继承了东海王爵位。但是没有想到出镇一段时间后,声望是直线下降,眼看着法超过了他。

  ;;。意向,准备借助晋室的力量再图大事。而晋室在江北的代言人就是北府(桓温只能算半个,实力不够),于是汲县上下就合计着派人和北府“沟通”一下,希望取得曾华和北府的支持。

  曾华也明说了,支持是有的,但是没有足够的利益北府是不会出手的,就看你苻坚准备拿什么东西来换。

  打发走薛赞两人,曾华接着接见老人蒋干两人。

  蒋干两人这次来也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希望曾华出面调解一下魏国内部的世子、平原公之争。魏国上下都知道,魏主冉闵谁的话也许都不会听,但是北府曾镇北的话一定会放在心里,也许真如冉闵所说的,他和曾镇北是英雄惜英雄,互相非常地投缘。

  曾华看着一脸期盼的蒋干,知道这个世子派希望借助自己的手打一下现在越发嚣张的平原公冉

  曾华沉默了一会,最后以私人的名义修书一封,劝冉闵以稳定为重,不要让两个儿子的相争影响到魏国上下和恢复,最好把他们俩隔开,免得见面就斗。

  蒋干天喜地地把信带给冉闵,冉闵阅后深以为然,便令冉回封地平原郡镇守,不得再生事。这一局似乎世子冉智赢了。

  在永和十二年冬天的寒风中,平原城公府里有一个声音在暗暗发狠道:“冉智小子,你以为有北府做靠山就了不起,我也会找靠山!”  wWW.piNGgxS.com 
上一章   华夏立国传   下一章 ( → )
瓶盖小说网为您提供曾鄫编写的华夏立国传全文免费阅读;请把华夏立国传最新章节分享推荐给您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