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盖小说网为您提供华夏立国传txt下载
瓶盖小说网
瓶盖小说网 综合其它 网游小说 现代文学 玄幻小说 军事小说 言情小说 侦探小说 热门小说 历史小说 同人小说 灵异小说 仙侠小说
小说排行榜 诗歌散文 都市小说 幽默笑话 伦理小说 科幻小说 官场小说 重生小说 武侠小说 穿越小说 经典名著 竞技小说 全本小说
好看的小说 豪郛老师 都市滟遇 外科病房 天梦使者 孰女味儿 名门艳旅 丝袜孰母 豪卻家族 伦巴灵魂 更爱美人 仙侠魔踪 豪门怨史
瓶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华夏立国传  作者:曾鄫 书号:2826  时间:2014/2/17  字数:6732 
上一章   ‮)二(州青 章七十三百二第‬    下一章 ( → )
 到临城南三十里铺,青州刺史许谦同驻防广固都督提督涂栩赶来相,两相见礼后一行便回到了临城。由于曾华这次是“休假出行”非常低调,所以没有安排什么洒土捧香之类的仪式,静悄悄地就入了青州刺史府。

  第二,曾华、王猛、朴便与许谦、吕采、涂栩在府中书房里商议青州军政事务,而瓦勒良、何伏帝延却在青州提举学政的陪同下去游历青州大学去了。

  “符逊(许谦字)先生,我在济南、泰山两郡游历过,看到百姓安居,地方靖平,这多亏你的苦心治理。”曾华开口道。

  许谦拱手道:“不敢冒受大将军的赞许,许某只有一人之力,如果没有全州的同僚,没有吕都督和涂提督的鼎力协助,青州也不能有这番光景。”

  曾华笑了笑,知道这话中有一半是应景的客气话,各官吏武将们的政绩功勋早就有吏部和陆军部、海军部考课审稽在案,一看便知。

  “这次来有几件事要与你们商谈,大家细谈好了,到了年底符逊先生去长安尚书省述职时就可以定下来了。”客气话说完了,曾华便转到正题了。

  按照北府官制,各州郡县主官是四年一任,每两年州刺史郡守都要去长安尚书省述职一次。后来北府的疆域越来越广袤了,于是便做了修改,路途近的内州刺史郡守还是每两年去长安述一次职,路途远的边州刺史郡守便每年去长安述一次职,而尚书省吏部会汇集有关部局官吏分遣各州。会同各州别驾吏曹进行每两年地县令入州治述职。

  述职包括刺史郡守县令陈述自己的功绩事宜,尚书省或州吏曹根据相关各部门有司日常工作情况的记载,对各刺史郡守县令进行考核课责。由于北府施行非常完善的行政预结制度和非常完整的度支赋税体系,所以北府的官吏考核课责与以前遗留下来的方式截然不同。

  按照北府官制,上到尚书省平章国事,下到县令,每两年都要做一次预决,也就是根据自己治下的民情和上级的预决做一次计划,例如要提高民生。预计这两年要鼓励百姓开垦多少荒田,修建河堤沟渠多少里;为了提高商贸转运,准备修支道多少里。等等。

  有了这些计划,各级地方主官就要进一步做预算。把留给地方地钱粮如何分配给各项计划。在两年间,地方主官就按照这些计划去做,到时花了钱有没有办成事情。事情办得好坏便有尚书省相关部局有司会同州郡有司进行核考。而钱粮因为从收赋税开始便由户部监控,县留多少,郡留多少,州留多少,尚书省收多少,都由户部掌控,而每年户部清算局都会核算一遍,审查各地方的度支,门下省审计署也会独立审查,最后这些度支审查结果会做为考课评绩的重要参考。

  还有地方日常地社会治安、劝善惩恶、征敛赋税、赈灾济孤、襄学助工、劝课农桑、顺路通商等工作。加上这些工作的功绩就成了官吏述职考课地大部分内容了。

  而北府考课成绩分成六等,中间基准是考平,意思是说地方官员完成了赋税毕集、户口无逃散、田亩守常额。差科均平、廨宇修饰、道路开通等官员的日常工作,也就是只是完成了本职工作。而其余预决事宜勉强完成,只能算平。

  平以下有差和劣差,就是本职工作完成了,预决工作没有完成一半以上,是为差;本职工作没有完成,预决工作只完成一半以下,是为劣差。其余贪墨枉法、渎职失职移送法司者不计

  平以上有良,优,卓。良为在预决工作提前完成,本职工作效果卓著;优就是预决工作不但提前完成,而且还因为省下一笔钱粮,所以在预算之外还能完成一部分额外的事情,或者在突然大灾面前调度有方,使得损失最小等等;卓就是使得地方农工商发展,百姓人口增加,生活富足,赋税上了一个等级等等。

  按照北府官制,每一年为小计,每两年为中计,每四年为大计。

  小计为劣差者申饬,中计为差者申饬,劣差者裁汰,大计为差者裁汰。其余如法司考课推得情,处断平允,决断不滞,与夺合理;学政考课训导有方,就学满员,生员兼举,擢尽才良;军司考课部统有方,警守无失,训练有素,攻战必胜等等不一。良、优、卓相应地奖励一般是加薪,升职,各有细则规定。

  而身为北府中高阶官员,刺史、郡守在述职时也会与尚书省讨论一些重大事务,给尚书省提供参考意见,以便制定一些可行的计划和国策。

  许谦听着曾华的语气,知道是些大事,便正道:“请大将军指正。”

  “第一件事是听说青州北海郡下密县因为银圆劵闹出一件事情,你就下令青州暂停通银圆劵,户部侍郎钱富贵可是把你告下了。”曾华笑眯眯地说道。

  许谦看曾华的脸色,知道大将军不会因此而责备自己,因为大将军甚是开明,允许属下和别人有不同的意见和想法,于是便开口解释。

  “大将军,今年春天下密县一户猎户到城中贩卖野物皮,一家商铺收购他的货品,付款是却给的是银圆劵。老猎户不识字,也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当即拒绝不要。商铺却说这是户部刊行的,可以当银圆使用,硬要给猎户。猎户不允,也不愿多争执,于是拿起货品便要走了。商铺急了,揪住老猎户不放。双方起了争执后商铺便诬蔑老猎户违了法令,私自狩猎。”

  “事情到了下密县巡警署便清楚了,老猎户是世代的猎户。在县曹是做过备案的,而且他地猎物多是皮,就是野物也是腌制的,都是去年秋天打下的。不才接到这个报告时,却想到了其他。”

  说到这里,许谦顿了一下,掏出一张银圆劵来:“大将

  看这银圆劵印制精美,而且据说里面用了许多防伪手人假造。但是大将军,各地乡民多有不识字者,这银圆劵就是再真他们也不识得。所以臣下怕有不轨之徒。以此欺骗乡民,故而才下了暂停令。待与户部想出万全之策再重新通这银圆劵。”

  曾华一听便明白了,这件事许谦和钱富贵从不同立场上都没有错,一个要保护百姓们地利益。虽然北府大行教育,但还是有许多乡野山民不识字,你拿着着银圆劵去,他们那知道是个什么东西,更不用说分辨是真是假。到时,有人拿着一张胡乱印着字画的纸片骗说这是银圆劵,用这个去和百姓换东西,到时不但百姓蒙受损失,银圆劵地权威也大受打击。

  而钱富贵却是占在维护银圆劵的权威立场上去告许谦的。钱富贵借着太和西征债券的东风,发行了这银圆劵。用来抵付债券地本息。而且北府在发行时非常谨慎,基本上是钱富贵从西征战利金银中取多少当“本金”储存,他就发行多少银圆劵。银圆劵一经发行就受到有远见的商人。他们以后不用在受要运送数千斤的银圆铜钱去进行易之苦了。只要带着这些银圆劵就行了。这些银圆劵不但可以用来税,还可以从各州地国库里提出相应的现钱。只需要收取“一点点”手续费就行了。由商人带头,银圆劵很快便在北府各地开始流行了,只是通量目前不是很大,想不到在青州却出了这种事情。

  曾华想了想说道:“符逊先生考虑地是,我想只要通令天下,银圆现钱和银圆劵的选用必须自愿便可,我们都知道,用金银铜转到纸质的银圆劵,百姓接受认可还需要一段时间。”

  说到这里,曾华转向王猛和朴说道:“太宰和少宰都在这里,我想他们会处理好这件事情。”

  王猛和朴笑着拱了拱手却没有出声。

  “不过符逊先生,你在青州暂停了银圆劵却是太莽撞了,这样做却是驳了尚书省地权威,影响可不好,你应该可以换一种方式来避免百姓们损失的。”说到这里曾华却没有再说下去了,但是却把许谦吓出一身冷汗来了。这件事往轻了说只是滥用权力,往重了说就是擅权自重,这可是上位者最忌讳的事情。当时自己这么做有一时的冲动,因为许谦从心底看不起商贾出身的钱富贵,自然也看不顺眼钱富贵一手办的银圆劵,所以头脑一热就有了这么一档子事,做完后又有些后悔了,开始明白事情后果的严重,但是当时已经骑虎难下了,只好继续撑下去了。

  现在听曾华这么一说,许谦当然明白这话中的含义,虽然曾华近年很少发威,但是并不代表就没人不怕这位大将军。因为大家都知道大将军要么不出手,一出手估计就是“天子之怒”伏尸百万,血成河。

  看着头上已经冒出冷汗的许谦,曾华挥挥手说道:“我知道符逊先生是一心为民,好心办了坏事。但是好心不能做为违制的借口。我来之前钱富贵已经以户部侍郎地身份向代行平章国事的百山(张寿)弹劾你,而且听说都察院也会以越权向中书省弹劾你。

  ”

  听到这里,许谦知道已经自己有一脑门的官司,脸色不由变得沮丧起来。

  曾华把许谦地神色看在眼里,但是依然语气不变地说道:“符逊先生,不必担心,按照律法。你的越权后果并不严重,估计尚书省给出地处分是罚薪半年,记大过一次;中书省的处分估计是明令申饬。”

  正当许谦心里暗自发苦时,曾华又开口道:“景略在出长安的时候已经签下了对你的嘉奖令,为表彰你一心为民且勇于任事,奖银圆五百,记功一次,估计这两应该会有吏部转到青州。”

  看着许谦有些惊讶的神情,王猛解释道:“虽然你的方法不对,但你是为了避免百姓受损失。如果尚书省不行奖励地话,以后还有谁会这么勇于任事呢?”

  曾华不管许谦心里什么味道,一拍手说道:“符逊先生,不管你心里认为这是权术也好,这件事就这么过了。我们接着说第二件事情。”

  “是的大将军!”许谦拱手说道,他心里明白这是曾华的做事风格,加上这次曾华已经是从轻处置了,当即也不多说,而旁边的吕采和涂栩却是看得目瞪口呆。

  “随着太和西征战事完结。还有东瀛战事和各地剿匪,加上十数年各地官吏勤于治事,所以各地因功授士郎者众多。中书省想在各州设议政会议,以行监督之权。”

  许谦听说这个风声。三省都想扩展自己的权力,议政会议一听就知道是中书省在向各州伸手。要知道尚书省通过各部和相应的行政权力能紧紧地控制住各州郡,而中书省和门下省除了巡视弹劾权之外。在地方的权力几乎空白,看来他们也耐不住寂寞了。

  许谦斟酌了一下自己的用词说道:“大将军,太宰、少宰大人,设议政会议原意是行地方监督之权,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地方有吏部考课,有检察署监察,有理判署司法,有中书省都察院监督,有门下省审计署清查,可以说很多双眼睛在瞪着地方官员。现在很多官员都觉得这地方官很难当了。要是现在再多上一个议政会议来指手画脚,我想这地方政事扯皮、推诿等问题会更多,如此恐怕会影响大将军地初衷。”

  曾华点点头。这的确是个问题。设议政会议是第一步,按照车胤那伙朝议郎的打算。他们准备把议政会议变成中书省在各州地“分省”负责查纠一州政务,而门下省也打算中书省“得手”之后跟进,督察各州的财政。这样地确可以有效地监督地方官员,但是却有地方权力过重危险,而且管事的“婆婆”多了,地方官员勇于任事的精神可能会大减,敷衍了事,能过且过

  “符逊先生,你有什么建议?”曾华问道。

  “大将军,既然设各州议政会议是为了监督,那么就可以从这里入手。”许谦想了想说道“不如设评议会,组织士郎们每年对各地官员地政绩进行评议,而评议会的评议意见可以做为考课的参考。”

  曾华眼睛一亮,这是好主意啊,秦汉以来便有乡议之说,现在以评议会来替代乡议,用评议地方官员功绩的手段行监督之权,而主动权和决定权却还在中央三省,不用担心地方权力过重。

  “如此甚好,可行。”王猛和朴也点头道。

  “好了,现在说第三件事情。”既然许谦提出了意见,接下来就是讨论细则,那是三省的事情了,与许谦没有什么关系了,于是曾华开始说第三件事情。

  “转运部数年前就提了个报告,说北府转运途径最好是水陆兼并。现在各州的干道、支道修建已经走上正规,陆上道路基本上也快成网了。因此转运部希望加强水路转运,他们甚至提出一个规划,希望修一条运河连接大江、淮水、泗水、黄河水和漳水。”

  王猛接着说了下去:“尚书省核算了一下,水运比陆运的花费要少很多,尤其是大宗货物,而且可以在海运之外多一条南北调运的渠道。所以觉得这运河十分有必要。”

  听到这里许谦、吕采和涂栩眼角不由一跳,南北调运?难道大将军准备对江左有大动作了?但是三人却不敢说出来,毕竟北府还是江左朝廷的藩属。

  “但是运河耗费巨大,虽然北府这些年国库丰饶,但是毕竟才开府十几年,根基颇浅,一旦耗尽民力国本就不堪设想,所以尚书省准备分段修建。工部和军情司在前些年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已经勘探出一条运河基线,现在只要按照这条线挖就行了。尚书省计划把这条运河分成四段,分别由司州、兖州、北豫州和你们青州包段修建,准备花三年时间先把修通南段修好,其余河段在十年内全部修完。”

  说完这些,王猛盯着许谦问道:“青州这里没有问题吧?”

  “钱款怎么算?修建时如何施工?修好后怎么管理?”许谦问出三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钱款全部用户部拨款,预计从每年拨出特别钱款和发行专门国债劵,计划用三千二百万银圆完成整个工程。修建施工由工部和军情司官员负责,地方只管出人工并负责管理就好了,还有粮草供给保障。修完后转运部会专门成立一个运河局负责管理和维修。”

  “那就没有问题了,这不是给我青州送钱吗?”许谦点头笑答道。

  曾华也跟着笑了起来,这一套在异世非常正常,国家投资基础建设,以此来拉动内需,刺消费,最后让GDP快速增长。自己把这一套拿到这个时代来实现,没有太多地目的,只要想把国库的钱转给百姓,实现民富国强地目的。

  “政事说完了,该说说你地事了,涂栩,我看陆军部和枢密院的报告,青州的匪患终于清除了?”曾华转向涂栩和吕采问道。

  “是的大人,青州的盗匪有原段齐的余部,有伪燕余孽,还有前伪周东逃的残部,甚至还有姚苌的败军和原民众帅,最多时有三万之多,分散在泰山,太山,琅郡,聚啸山林,剪径劫财,危害地方。青州府兵和驻防厢军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剿灭盗匪上了。”吕采不擅言语,所以便让稍微聪明伶俐的涂栩出来答话。

  “初两年由于地方初平,人心未定,所以那时剿灭盗匪比较困难,后来青州大行均田制,百姓归心,于是盗匪便没有了回旋之地,我们打起来也就顺手多了,被我越打越少。去年冬天,我们在琅郡蒙山活捉了匪首苏三宁,并全歼其手下百余人。苏三宁匪众应该是青州最后一支盗匪了,吕都督和我为了慎重,多次搜查山林,一直到今年夏六月,依然没有任何盗匪的信息,所以就给陆军部和枢密院上表报告了,可惜花了近十年时间才靖平地方。”涂栩微红着脸说道。

  “好啊,地方靖平,才能商路通顺,百姓安居,你们居功甚伟,已经尽了做军人的职责了。”曾华点头道“你们也不用妄自菲薄,当年关陇的盗匪也是花了近十年才剿灭平定的。青州的情况不比关陇简单,平定就好了。现在只剩下平州的朝鲜郡和汉郡还有零星的盗匪,当地驻军正在加紧剿灭。”

  说到这里,曾华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南边范六虽然暂时平息下来了,但是根据最新的情报他们很快又要死灰复燃。你们必须加强警戒,严防范六余部窜入境,蔓延青州。最近枢密院要增调一部分并州府兵和厢军过来支援,你们要做好准备。

  ”

  吕采和涂栩对视一眼,心知肚明地点点头,齐声答道:“遵大将军令。”

  “好了,事情谈完了,符逊,下午的接见士郎乡老事宜安排好了没有?”曾华问道。

  “回大将军,已经安排好了。只是时间是不是急了点,要不明天再进行。”许谦答道。

  “没有办法,前接到传信,曾旻现在已经赶到威海去了。武陵夫人(范敏)已经有一年多没有见过她这个儿子,所以急着赶去威海跟曾旻汇合。”

  “啊,世子,哦,二公子到青州了吗?”许谦惊讶地问道。

  “是的,曾旻刚从长安大学毕业,本来要参加科举,但是却非要游历天下一段时间,于是便和他的学长好友,礼部理藩局主簿尹慎的陪同下,去年就出了长安,前段时间刚好去了青岛,于是我就叫人传他去威海”

  听完曾华的解释,许谦便释然了,立即出去安排下午的接见。  wWW.piNGgxS.com 
上一章   华夏立国传   下一章 ( → )
瓶盖小说网为您提供曾鄫编写的华夏立国传全文免费阅读;请把华夏立国传最新章节分享推荐给您的朋友!